目前分類:秘密藏在我們剪碎的每句話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切藝術鑑賞根本就是移情作用......
其實一切科學文學哲學人生觀宇宙觀的概念,無不根源著移情作用。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不過是一種比喻式的、象徵的、像煞有介事的詩意的認識。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能過高估計他們的語言能力,不能過低估計他們的思辨能力。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比如說,同樣去聽一場演講,有人獲益良多,有人一無所獲,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就會顯現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於是誕生。
  在殘棋的實驗裡,大師和生手唯一的差別就在於大師有背景知識,使得殘棋變得有意義,意義度就減輕了記憶的負擔。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n Moving Constituents i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漢語歷史語法中的「詞﹝組﹞移位」PART2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n Moving Constituents i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漢語歷史語法中的「詞﹝組﹞移位」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夠共存的A與B必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在八個月前是辨識各種語言語音的最佳時期。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語言經濟原則,同一種結構出現在不同的句式上,意義與功能絕對不相同。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當我們專注在一個字上時間過久時(基本上應該已超過30秒),這個字似乎被拆成了好幾部分,每一個部分都認得出,但湊在一起就覺得奇怪,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衍生句法課上討論到 Seeing is Believing 這句話,很有趣。當那些linguist 發展出一長串複雜的假設句構時,實際應用在語料中卻永遠不會出現那些在假設中訂出的結構成分,像「T(tense)、OP(modality operation)」,所以當我們嘗試相信small clause 有這些假設成分,卻又在實際語料中總是看不到這樣的成分,如何「try to believe」呢?When what we believe cannot be seen, what does those supposition mean?那些衍生出來的結構假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自己愛上了這門課
每個星期要上來台北時都會有小小的期待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許多台灣國語混雜的情形
如果各位有興趣,不妨多注意聽聽這些有趣的句子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葦」所使用的是借代法還是譬喻法呢?
我在想,如果「一葦小舟」已經是一個常用的單位詞的話,那麼說他是借代似乎也通,不過一開始應該是個譬喻的用法......................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當什麼詞阿
因為課本只有解釋「為厲」是生病的意思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課本及參考書似乎都把現代漢語的詞類直接和古漢語相對應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ㄟ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字音的戰國時代
再這樣下去我們只有不斷的誤讀和錯亂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