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衍生句法課上討論到 Seeing is Believing 這句話,很有趣。當那些linguist 發展出一長串複雜的假設句構時,實際應用在語料中卻永遠不會出現那些在假設中訂出的結構成分,像「T(tense)、OP(modality operation)」,所以當我們嘗試相信small clause 有這些假設成分,卻又在實際語料中總是看不到這樣的成分,如何「try to believe」呢?When what we believe cannot be seen, what does those supposition mean?那些衍生出來的結構假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日常所聽、所說的句子,往往有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不同,所以當我們說出看似不合句法的句子,實際上他並不是不合法的,只是表現出來的不是句子的原型而已,所以我們不能相信眼前所見到的一切,因為那不是句子最真實的面貌。So, We just shouldn't believe what we have seen.

  聽起來很諷刺,好像,我們被自己創造的語言玩弄了一番一樣。人類真的很有趣,不知所以的運用了「腦部機制」創造了語言,卻無法窮究自己創造的這些語言究竟有哪些規則,換句話說,我們為了溝通創造了一個自己都搞不太清楚其內在機制及運作規則的東西,看似我們是語言主人,其實還蠻常被語言玩弄的。我們擁有超越自己所認知的強大而無窮的潛力,但往往活得不知不覺,就像這些主宰著語言變化的強大力量,那不就是我們自己嗎?

  Seeing is not believing。也許這句話很不科學,但卻解釋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語言、行為、道德規範與社會文化下的潛規則等等。

  所以,眼見的,只能質疑,不能作為憑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