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的小說所要訴求的東西,和他們(從20歲代到30歲代的年輕人)所追尋的東西之間,有某種超越現實年齡差異的某種強烈的共通項目吧,我這樣想。

那到底是什麼呢?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自由而自立地活下去該怎麼辦?這件事,要說得非常簡單的話,我想就是這麼回事。然而包圍著我們的現實社會,卻非常強大,而且難以理清的複雜,顯得好像在把我們想要完全自由自在活下去的意志--加以打擊粉碎。把我們所愛的東西--變成石頭,讓我們所追求的東西--遠離而去似的。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得不想辦法繼續活下去,因此有時候不由得掉落黑暗、寂寞而厭煩的境地。

這似乎是我在我的作品中想要描寫的世界的模樣。而且我想或許這也完全正是,現在的(而且也是過去的、或未來的)二十歲到三十歲代年輕人所處世界的模樣。那對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痛切的,同樣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真實痛切的。

我既是一個pessimistic(悲觀的),常常被黑暗的心所吸引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樂觀的、moralistic(重道德的)人。在我這個人的心中同時存在著許多相背反的要素,無法簡單的找出狀況的結論。我所能夠做到的,只有為你提供幾個真切的故事而已。結論--如果你想要的話--請你自己靠自己找出來。.....我想做的是,把你所有的問題,和我(或其他什麼人)所有的問題,通過所謂故事這個強有力的隧道直接聯繫上。不管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不管有什麼樣的問題,你絕對不是孤獨的--這是我想寫事情之一。這或許可以說就像靈魂的internet一樣的東西吧。在那連結之中你會得到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




--村上春樹‧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


-------------------------------------------------------------------------------------------------------------------------------------------------


看過很多人嘗試用村上式的語言或架構形式創作小說(或說部分是賴明珠式?),但是卻沒有掌握到語言背後表達的醞涵。

所謂語言這種東西是可以學得看似很像,卻缺乏內在風格和質地的,內在完全都是不同的人,很清楚可以感受這一點。

個人非常喜歡村上早期的小說,沒有明顯的表現哲學思路,但卻以化學變化的形式在故事裡變異著,不小心沒析出的話彷彿也沒關係,然而仔細一看其實話多得不得了,就像所謂世上一般論這種東西到底還是存在,而每個人到底也都不同。

另外早期小說無論在結構和形式上似乎都做了很大的嘗試和突破,看回去覺得很有新意。

還有我覺得這世界上應該分成四種人:現實性不凡、現實性凡庸、非現實性不凡和非現實性凡庸四類。

不過隨便怎麼分小說主角大概都是非現實性的。




重讀有感.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